<@lawsup@>【現在位置】最新六法〉〉法規目錄

淨空法師:【魔不是青面獠牙,會顯得甜甜蜜蜜,讓你見到他,就不想離開他】
【法規名稱】法律用語辭典


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

【發布日期】108.07.03【發布機關】原住民族委員會

章節索引〉〉法規內容〉〉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行政院(79)台內字第05901號令訂定發布全文41條(名稱:山胞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
2‧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84)台內字第10021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部分條文
3‧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行政院(87)台內字第11301號令修正發布全文43條
4‧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十六日行政院令修正發布第2、5~9、12、17、21、24、26、30、40、43、44條條文;並自發布日起施行
5‧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行政院(90)台內字第071570號令修正發布第1、8、9、10、18、23、24、28、42條條文
6‧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十六日行政院院臺內字第0920015391號令修正發布第4~9、12、17、21、23、24、30、40、43條條文
7‧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院臺建字第0960013991號令修正發布第2、5~9、12、17、21~24、30、40、43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院臺規揆字第1010154558號公告第23條第2項所列屬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二年一月一日起改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轄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30128812號公告第2條第1項所列屬「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起改由「原住民族委員會」管轄
8‧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六月二十八日行政院院臺原字第1070177593號令修正發布第261314181924條條文;並增訂第14-143-1條條文
9‧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三日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土字第10800384812號令修正發布第1671014-1202643-1條條文;並刪除第8911124243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25014346號公告第2條第2項所列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權責事項,自一百 十二年八月一日起改由「農業部」管轄

回頁首〉〉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土地管理 §7
第三章 土地開發、利用及保育 §21
第四章 林產物管理 §31
第五章 附則 §41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本辦法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第六項規定訂定之。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本辦法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本辦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有關農業事項,中央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會同中央主管機關辦理。
  本辦法之執行機關為鄉(鎮、市、區)公所。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本辦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有關農業事項,中央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會同中央主管機關辦理。
  本辦法之執行機關為鄉(鎮、市、區)公所。

第3條


  本辦法所稱原住民保留地,指為保障原住民生計,推行原住民行政所保留之原有山地保留地及經依規定劃編,增編供原住民使用之保留地。

第4條


  本辦法所稱原住民,指山地原住民及平地原住民。
  前項原住民身分之認定,依原住民身分法之規定。

第5條


  原住民保留地之總登記,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囑託當地登記機關為之;其所有權人為中華民國,管理機關為中央主管機關,並於土地登記簿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明原住民保留地。
  已完成總登記,經劃編、增編為原住民保留地之公有土地,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會同原土地管理機關,囑託當地登記機關,辦理管理機關變更登記為中央主管機關,並依前項規定註明原住民保留地。

第6條


  原住民保留地所在之鄉(鎮、市、區)公所設置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掌理下列事項:
  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糾紛之調查及調處事項。
  二、原住民保留地無償取得所有權、分配、收回之審查事項。
  三、申請租用、無償使用原住民保留地之審查事項。
  四、申請撥用公有原住民保留地之審查事項。
  五、原住民保留地分配土地補償之協議事項。
  前項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之委員,應有五分之四為原住民;其設置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申請案應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者,鄉(鎮、市、區)公所應於受理後一個月內送請該會審查,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應於一個月內審查完竣,並提出審查意見。但鄉(鎮、市、區)公所及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必要時,審查期間各得延長一個月。屆期未提出者,由鄉(鎮、市、區)公所逕行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鄉(鎮、市、區)公所應將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事項之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紀錄,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
【具參考價值】高等法院95年度上易字第240號判決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保留地所在之鄉(鎮、市、區)公所應設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掌理下列事項:
  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糾紛之調查及調處事項。
  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分配、收回、所有權移轉、無償使用或機關學校使用申請案件之審查事項。
  三、原住民保留地改配土地補償之協議事項。
  四、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之審查事項。
  前項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之委員,應有五分之四為原住民;其設置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原住民保留地申請案件應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者,鄉(鎮、市、區)公所應於受理後一個月內送請該委員會審查;委員會應於一個月內審查完竣,並提出審查意見,屆期未提出者,由鄉(鎮、市、區)公所逕行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准。
  鄉(鎮、市、區)公所應將第一項第一款事項以外之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議結果,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准。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保留地所在之鄉(鎮、市、區)公所應設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掌理下列事項:
  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糾紛之調查及調處事項。
  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分配、收回、所有權移轉、無償使用或機關學校使用申請案件之審查事項。
  三、原住民保留地改配土地補償之協議事項。
  四、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之審查事項。
  前項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之委員,應有五分之四為原住民;其設置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原住民保留地申請案件應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者,鄉(鎮、市、區)公所應於受理後一個月內送請該委員會審查;委員會應於一個月內審查完竣,並提出審查意見,屆期未提出者,由鄉(鎮、市、區)公所逕行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定。
  鄉(鎮、市、區)公所應將第一項第一款事項以外之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議結果,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定。


回索引〉〉

第二章  土地管理

第7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輔導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承租權或無償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具參考價值】南投地方法院101年度簡上字第3號判決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同有關機關輔導原住民設定原住民保留地之耕作權、地上權及取得承租權、所有權。

第8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保留地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原住民得會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向當地登記機關申請設定耕作權登記:
  一、本辦法施行前由原住民開墾完竣並自行耕作之土地。
  二、由政府配與該原住民依區域計畫法編定為農牧用地、養殖用地或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並供農作、養殖或畜牧使用之土地。

第9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保留地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原住民得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向當地登記機關申請設定地上權登記:
  一、本辦法施行前已由該原住民租用造林,並已完成造林之土地。
  二、該原住民具有造林能力,由政府配與依區域計畫法編定為林業用地或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保護區並供造林使用之土地。

第10條


  原住民申請無償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土地面積最高限額如下:
  一、依區域計畫法編定為農牧用地、養殖用地或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並供農作、養殖或畜牧使用之土地,每人一公頃。
  二、依區域計畫法編定為林業用地或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保護區並供作造林使用之土地,每人一點五公頃。
  三、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土地,每戶零點一公頃。
  四、其他用地,其面積由中央主管機關視實際情形定之。
  原住民申請無償取得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土地得合併計算面積,其比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但基於地形限制,得為百分之十以內之增加。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依前二條規定申請設定耕作權或地上權,其面積應以申請時戶內之原住民人口數合併計算,每人最高限額如下:
  一、依第八條設定耕作權之土地,每人一公頃。
  二、依前條設定地上權之土地,每人一點五公頃。
  前項耕作權與地上權用地兼用者,應合併比例計算面積。
  依前二項設定之土地權利面積,不因申請後分戶及各戶人口之增減而變更;其每戶面積合計不得超過二十公頃。但基於地形限制,得為百分之十以內之增加。

第11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設定耕作權或地上權超過前條面積標準者,應由鄉(鎮、市、區)公所限期收回;其土地屬耕作使用者,應於收益季節後次期作業開始前為之;屬造林地者,以林木之伐期齡為準;屬竹園者,以租約屆滿時為準。

第12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於原住民保留地內得就原有自住房屋基地申請設定地上權,其面積以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實際使用者為準。
  為適應居住需要,原住民並得就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申請設定地上權。
  前二項土地面積合計每戶不得超過零點一公頃。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地上權,應由原住民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向當地登記機關申請設定地上權登記。

第13條


  原住民因經營工商業,得擬具事業計畫向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報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租用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每一租期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續租。
  前項事業計畫不得妨害環境資源保育、國土保安或產生公害。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因經營工商業,得擬具事業計畫向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通過,核轉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租用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每一租期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續租。
  前項事業計畫不得妨害環境資源保育、國土保安或產生公害。

第14條


  原住民因興辦宗教建築設施,得於主管宗教機關核准後,擬具計畫向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報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無償使用原住民保留地內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土地,使用期間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續約使用,其使用面積不得超過零點三公頃。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因興辦宗教建築設施,得於主管宗教機關核准後,擬具計畫向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通過後,核轉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無償使用原住民保留地內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土地,使用期間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續約使用,其使用面積不得超過零點三公頃。

第14-1條


  直轄市、縣(市)政府為因應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及災後之復原重建用地需求,得擬訂需用土地計畫,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無償使用國有原住民保留地,使用期間不得超過九年;屆期有繼續使用之必要,應於期滿前二個月,重新擬訂需用土地計畫,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需用土地計畫之辦理程序不適用第六條之規定。
  第一項無償提供災區受災民眾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不適用第十七條及第二十條之規定。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直轄市、縣(市)政府為因應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及災後之復原重建用地需求,得擬訂需用土地計畫,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無償使用國有原住民保留地,使用期間不得超過九年;屆期有繼續使用之必要,應於期滿前二個月,重新擬訂需用土地計畫,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需用土地計畫之辦理程序不適用第六條之規定。
  第一項無償提供災區受災民眾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不適用第十二條之規定。

第15條


  原住民於原住民保留地取得承租權、無償使用權或依法已設定之耕作權、地上權、農育權,除繼承或贈與於得為繼承之原住民、原受配戶內之原住民或三親等內之原住民外,不得轉讓或出租。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之耕作權、地上權、承租權或無償使用權,除繼承或贈與於得為繼承之原住民、原受配戶內之原住民或三親等內之原住民外,不得轉讓或出租。
  前項原住民保留地,原住民為擴大經營面積或便利農業經營,得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交換使用,並辦理權利變更登記。

第16條


  原住民違反前條規定者,除得由鄉(鎮、市、區)公所收回原住民保留地外,應依下列規定處理之:
  一、已為耕作權、地上權或農育權登記者,訴請法院塗銷登記。
  二、租用或無償使用者,終止其契約。【具參考價值】最高法院104年度台簡上字第28號判決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違反前條第一項規定者,除得由鄉(鎮、市、區)公所收回原住民保留地外,應依下列規定處理之:
  一、已為耕作權或地上權登記者,訴請法院塗銷登記。
  二、租用或無償使用者,終止其契約。

第17條


  原住民符合下列資格條件之一者,得申請無償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
  一、原住民於本辦法施行前使用迄今之原住民保留地。
  二、原住民於原住民保留地內有原有自住房屋,其面積以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實際使用者為準。
  三、原住民依法於原住民保留地設定耕作權、地上權或農育權。
  前項申請案由鄉(鎮、市、區)公所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並公告三十日,期滿無人異議,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後,向土地所在地登記機關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原住民申請取得第一項第三款及經劃編、增編為原住民保留地之土地所有權者,得免經前項公告三十日之程序。
  第一項第三款原住民保留地,因實施都市計畫變更使用分區或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土地使用類別者,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第一項第三款之權利存續期間屆滿,仍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原耕作權人、地上權人或農育權人死亡者,其繼承人得申請無償取得所有權。
【具參考價值】最高法院104年度台簡上字第28號判決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依本辦法取得之耕作權或地上權登記後繼續自行經營或自用滿五年,經查明屬實者,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耕作權人或地上權人,向當地登記機關申請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前項土地,於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前,因實施都市計畫或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使用土地類別時,仍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與原耕作權人或地上權人。

第18條


  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後,除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
  前項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指下列得由政府承受情形之一:
  一、興辦土地徵收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之各款事業及所有權人依該條例第八條規定申請一併徵收。
  二、經中央主管機關審認符合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及災後之復原重建用地需求。
  三、稅捐稽徵機關受理以原住民保留地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
  四、因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未能拍定原住民保留地。
  政府依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規定承受之原住民保留地,除政府機關依法撥用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後,除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
  前項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指下列得由政府承受情形之一:
  一、興辦土地徵收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之各款事業。
  二、經中央主管機關審認符合災害之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及災後之復原重建用地需求者。
  三、稅捐稽徵機關受理以原住民保留地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者。
  政府依前項第三款規定承受之原住民保留地,除政府機關依法撥用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後,除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
  前項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指政府因興辦土地徵收條例規定之各款事業需要。

第19條


  依法於原住民保留地設定耕作權、地上權或農育權之原住民,因死亡無繼承人,得由鄉(鎮、市、區)公所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後,囑託土地所在地登記機關辦理塗銷登記。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取得耕作權、地上權、承租權或無償使用權之原住民保留地,因死亡無人繼承、無力自任耕作、遷徙或轉業,致不能繼續使用者,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由鄉(鎮、市、區)公所收回之。
  前項耕作權、地上權之登記,應訴請法院塗銷。但於存續期間屆滿後,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囑託登記機關辦理塗銷登記。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取得耕作權、地上權、承租權或無償使用權之原住民保留地,因死亡無人繼承、無力自任耕作、遷徙或轉業致不能繼續使用者,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通過後,由鄉(鎮、市、區)公所收回之。
  前項耕作權、地上權之登記,應訴請法院塗銷。但於存續期間屆滿後,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囑託登記機關辦理塗銷登記。

第20條


  鄉(鎮、市、區)公所就轄內依法收回或尚未分配之原住民保留地,得擬具分配計畫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並公告三十日後,受理申請分配,並按下列順序辦理分配與轄區內之原住民:
  一、原受配原住民保留地面積未達第十條最高限額,且與該土地具有傳統淵源關係。
  二、尚未受配。
  三、因土地徵收條例第十一條規定達成協議、徵收或撥用,致原住民保留地面積減少。
  鄉(鎮、市、區)公所受理前項申請分配案後,應依第十七條第二項程序辦理。
  原住民違反第十五條規定時,不得申請受配原住民保留地。
  第一項收回之原住民保留地,其土地改良物,由鄉(鎮、市、區)公所通知土地改良物之所有權人限期收割或拆除;逾期未收割或拆除者,由鄉(鎮、市、區)公所逕行處理。
  前項土地改良物為合法栽種或建築者,經鄉(鎮、市、區)公所估定其價值,由新受配人補償原土地改良物所有權人後承受。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依本辦法收回之原住民保留地,得由鄉(鎮、市、區)公所公告三十日後,按下列順序辦理改配與轄區內之原住民:
  一、原受配面積不足,且與該土地具有傳統淵源關係者。
  二、尚未受配者。
  三、原受配土地面積較少者。
  原住民有違法轉讓、轉租原住民保留地者,不得申請受配。
  第一項收回之原住民保留地,其土地改良物,由鄉(鎮、市、區)公所通知土地改良物之所有權人限期收割或拆除;逾期未收割或拆除者,由鄉(鎮、市、區)公所逕行處理。
  前項土地改良物為合法栽種或建築者,經鄉(鎮、市、區)公所估定其價值,由新受配人補償原土地改良物所有權人後承受。


回索引〉〉

第三章  土地開發、利用及保育

第21條


  各級主管機關對轄區內原住民保留地,得根據發展條件及土地利用特性,規劃訂定各項開發、利用及保育計畫。
  前項開發、利用及保育計畫,得採合作、共同或委託經營方式辦理。

第22條


  內政部、直轄市、縣(市)政府對原住民保留地得依法實施土地重劃或社區更新。

第23條


  政府因公共造產或指定之特定用途需用公有原住民保留地時,得由需地機關擬訂用地計畫,申請該管鄉(鎮、市、區)公所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並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定後,辦理撥用。但公共造產用地,以轄有原住民保留地之鄉(鎮、市、區)公所需用者為限;農業試驗實習用地,以農業試驗實習機關或學校需用者為限。
  前項原住民保留地經辦理撥用後,有國有財產法第三十九條各款情事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應即通知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層報行政院撤銷撥用。原住民保留地撤銷撥用後,應移交中央主管機關接管。

第24條


  為促進原住民保留地礦業、土石、觀光遊憩、加油站、農產品集貨場倉儲設施之興建、工業資源之開發、原住民族文化保存、醫療保健、社會福利、郵電運輸、金融服務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事業,在不妨礙原住民生計及推行原住民族行政之原則下,優先輔導原住民或原住民機構、法人或團體開發或興辦。
  原住民或原住民機構、法人或團體為前項開發或興辦,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時,應檢具開發或興辦計畫圖說,申請該管鄉(鎮、市、區)公所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擬具審查意見,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並俟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開發或興辦文件後,租用原住民保留地;每一租期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依原規定程序申請續租。
  前項開發或興辦計畫圖說,包括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及開發或興辦事業計畫。
  二、申請用地配置圖,並應標示於比例尺不小於五千分之一之地形圖及地籍套繪圖。
  三、原住民保留地興辦事業回饋計畫。
  四、其他必要文件。
  原住民機構、法人或團體以外企業或未具原住民身分者(以下簡稱非原住民)申請承租開發或興辦,應由鄉(鎮、市、區)公所先公告三十日,公告期滿無原住民或原住民機構、法人或團體申請時,始得依前二項規定辦理。

   --107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為促進原住民保留地礦業、土石、觀光遊憩、加油站、農產品集貨場倉儲設施之興建、工業資源之開發、原住民文化保存或社會福利事業之興辦,在不妨礙國土保安、環境資源保育、原住民生計及原住民行政之原則下,優先輔導原住民開發或興辦。
  原住民為前項開發或興辦,申請租用原住民保留地時,應檢具開發或興辦計畫圖說,申請該管鄉(鎮、市、區)公所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並俟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開發或興辦文件後,租用原住民保留地;每一租期不得超過九年,期滿後得依原規定程序申請續租。
  前項開發或興辦計畫圖說,包括下列文件:
  一、分年開發或興辦計畫。
  二、申請用地配置圖,並應標示於比例尺不小於五千分之一之地形圖及地籍套繪圖。
  三、土地登記簿謄本。
  四、輔導原住民就業或轉業計畫。
  公、民營企業或未具原住民身分者(以下簡稱非原住民)申請承租開發或興辦,應由鄉(鎮、市、區)公所先公告三十日,公告期滿無原住民申請時,始得依前二項規定辦理。
  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輔導措施,規範第三項第四款之輔導原住民就業或轉業計畫。

第25條


  依前條申請續租範圍係屬原核准開發或興辦範圍及開發或興辦方式,且其申請續租應檢附之文件與原申請開發或興辦承租檢附之文件相同,於申請書並敘明參用原申請文件者,得免檢送相關書件,並免依前條第四項規定辦理。

第26條


  依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開發或興辦時,原住民已取得土地所有權者,應協議計價層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後參與投資;投資權利移轉時,其受讓人以原住民為限。
  原住民取得承租權,應協議計價給予補償。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依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開發或興辦時,原住民已取得土地所有權者,應協議計價層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後參與投資;投資權利移轉時,其受讓人以原住民為限。
  原住民已取得耕作權、地上權或承租權,應協議計價給予補償,並由原土地管理機關囑託當地登記機關辦理耕作權或地上權之塗銷登記。

第27條


  第二十三條至第二十五條之原住民保留地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終止租約收回土地,其所投資之各項設施不予補償:
  一、未依開發或興辦計畫開發或興辦,且未報經核准變更計畫或展延開發、興辦期限者。
  二、違反計畫使用者。
  三、轉租或由他人頂替者。
  四、其他於租約中明定應終止租約之情事者。

第28條


  非原住民在本辦法施行前已租用原住民保留地繼續自耕或自用者,得繼續承租。
  因都市計畫新訂、變更或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為建築用地之已出租耕作、造林土地於續訂租約時,其續租面積每戶不得超過零點零三公頃。
  非原住民在轄有原住民保留地之鄉(鎮、市、區)內設有戶籍者,得租用該鄉(鎮、市、區)內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作為自住房屋基地,其面積每戶不得超過零點零三公頃。

第29條


  依前條租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不得轉租或由他人受讓其權利。
  違反前項規定者,應終止租約收回土地。

第30條


  原住民保留地之租金,由當地直轄市或鄉(鎮、市、區)公庫代收,作為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及經濟建設之用;其租金之管理及運用計畫,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回索引〉〉

第四章  林產物管理

第31條


  原住民保留地天然林產物之處分,本辦法未規定者,依國有林林產物處分規則之規定。

第32條


  鄉(鎮、市、區)公所為促進原住民保留地之開發利用或籌措建設事業經費,得編具原住民保留地伐木計畫層報中央林業主管機關核定後,報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公開標售。

第33條


  前條伐木計畫應在永續生產及不妨礙國土保安之原則下,配合原住民行政政策及土地利用計畫編定之。

第34條


  原住民保留地內天然林產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向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專案核准採取之:
  一、政府機關為搶修緊急災害或修建山地公共設施所需用材。
  二、原住民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劃定之區域內無償採取副產物或其所需自用材。
  三、原住民為栽培菌類或製造手工藝所需竹木。
  四、造林、開墾或作業之障礙木每公頃立木材積平均在三十立方公尺以下者。

第35條


  違反前條規定採伐者,依有關法令之規定處理,並追回所採林產物;原物無法繳回者,應負賠償責任。

第36條


  原住民保留地內之造林竹木,其採伐查驗手續依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辦理。

第37條


  鄉(鎮、市、區)公所於原住民保留地公共造產之竹木,屬於鄉(鎮、市)所有。

第38條


  為維護生態資源,確保國土保安,原住民保留地內竹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由該管主管機關限制採伐:
  一、地勢陡峻或土層淺薄復舊造林困難者。
  二、伐木後土壤易被沖蝕或影響公益者。
  三、經查定為加強保育地者。
  四、位於水庫集水區、溪流水源地帶、河岸沖蝕地帶、海岸衝風地帶或沙丘區域者。
  五、可作為母樹或採種樹者。
  六、為保護生態、景觀或名勝、古蹟或依其他法令應限制採伐者。

第39條


  原住民保留地內國、公有林產物之採伐勞務,除屬於技術性質者外,以僱用原住民為原則。

第40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會同有關機關對於原住民保留地之造林,予以輔導及獎勵;其輔導及獎勵措施,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回索引〉〉

第五章  附 則

第41條


  原住民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及其所有之地上改良物,因政府興辦公共設施,限制其使用或採伐林木,致其權益受損時,應予補償。

第42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原住民依法於原住民保留地取得之土地或設定之地上權,得為抵押權之標的物。

第43條(刪除)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本辦法所定有關原住民保留地各種用地開發、管理事項屬中央主管機關應辦理者,中央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訂定相關作業須知。

第43-1條


  第二十四條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承租原住民保留地事項,得委辦地方自治團體辦理。

   --108年7月3日修正前條文--


  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二條、第十七條由原住民會同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設定耕作權登記、地上權登記、所有權移轉登記及第二十四條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承租原住民保留地事項,得委辦地方自治團體辦理。

第44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lawsdown@>